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說的是閱讀的開放與包容,但畢飛宇老師講:“億萬個讀者卻不可能有億萬個哈姆雷特,因為文學有它的标準和要求”。這标準,也是馮唐所說的“金線”:對于門外人,若隐若現,對于明眼人,一清二楚,洞若觀火。
這些年來,每年一度寫“新年薦書“,從未考慮過是否要深刻或者小衆,内容和風格也幾乎不在考慮範圍,唯一堅信的就是文字的魅力。個人的閱讀趣味千差萬别,但美具有一定的标準,把握住了,方能夠體會到閱讀帶來的自由與幸福。如何把握?則需要長期的閱讀練習,培養出足夠的想象力、記憶力和閱讀才華,那麼,就讓我們在新的一年,一起來繼續這緩慢又有趣的練習吧。
|(一)
首先想到的是畢飛宇老師的《小說課》。
人的一生,并不是總能遇到那種讓人醍醐灌頂的書,但凡遇到,就是我們的幸運。于我而言,《小說課》就是這樣一本書。
這正是一本探讨閱讀标準的書,是小說家畢飛宇老師在南京大學的課堂講稿,通過十篇小說作品,教導我們如何解鎖文字的秘密。十篇小說作品,大多不陌生,讀後卻驚覺——沒有透徹理解的閱讀,哪裡敢說自己讀過呢。于是,跟随着畢飛宇老師,我幾乎重新認識了可以與屈原和杜甫比肩的蒲松齡、基礎體溫又冷又剛強的魯迅、林沖的邏輯和王熙鳳的反邏輯、極簡又極有力的海明威、隻能用來愛不能用來學的文人汪曾祺……真的是越讀越慚愧,自己竟然如此愚鈍,與這些不凡的作者和作品就這樣似曾相識卻擦肩而過。
書中很多關于美學觀念的探讨特别有益,幫助我們用美學的标準來解釋文學帶來的愉悅感。他講:“美學是心理的,也必須是生理的,生理感受是審美的硬道理,這是藝術和哲學的巨大區别,更是一個基本區别”。他還講:“準确是一種特殊的美,它能震撼我們的心靈,而簡潔的美學效果則是力量”。與此同時,中國的“飛白”和“意在言外”又帶給我們中國式的審美和趣味,底子是《詩經》、是唐詩、宋詞的審美傳統,從理論上講就是建立審美的心理距離。談到中國的美學标準,還有一個重要的傳承就是“雅”,雅就是正,是不偏執、是平和、沖淡、日常,其實“雅”就是中庸這個意識形态在美學上的具體體現。特别贊同他的觀點:“審美是每一個人的事,審美的背後蘊藏的是價值訴求”,從宏觀上講,脫離美的麻木和美的誤判,這個民族和時代的質量才能夠提升;從微觀上講,有了這些審美的基本觀點,不難理解孤獨的閱讀為何會帶給我們巨大的幸福感。
書中更有無數真知灼見,批判了許多似是而非的觀點,令人拍手稱快。
比如,談到蒲松齡的作品,對于某些評論者講中國古典文學作品當中出現了西方現代主義文學的某些特征,如象征主義、意識流、荒誕派、魔幻現實主義等,就下結論說我們已經提前抵達了西方現代文學的論調,他講,西方的曆史是求知的曆史、是解決問題的曆史 、還是有關“人“的自我認知的精神成長史,而《聊齋》,無論抵達了怎樣的文學高度,它仍然是借古諷今,是“勸谏“文化的一個部分,不存在生命的自我認知,不涉及生命的意義和思考、不涉及存在,不涉及思想或者精神上的困境。因此,“文史必須分家”,不要因為文學的部分屬性,就歸結為曆史的系統性和普遍性。這話說得大膽又精辟。
再如,他講,魯迅從來沒有說過“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這樣的混賬話,也不可能說,在邏輯上,這句話不屬于魯迅思想的體系。魯迅說的是“有地方色彩”的木刻“倒容易成為世界的”,怎能因為對藝術上的一些手段和特色的肯定,而推而廣之到“民族性”?恰恰相反,魯迅終其一生批判的正是“國民性”中的劣根性,這個國民性,正是民族的,對糟糕的民族性的反諷正是魯迅的意義所在,讓人不禁想到最近撲街的某部記錄片續集,拿世界性當民族性的擋箭牌,拿世界性當民族性的合法性,這樣落後的思想至今仍然大行其道,簡直能讓魯迅他老人家氣得從棺材裡爬出來再死一遍。
是的,我完全贊同“閱讀是需要才華的……讀到普通讀者讀不到的東西,你的直覺會得到曆練,慢慢地變得敏銳”,有了這樣的直覺,會産生非常絕妙的聯想和對比:德伯家的苔絲是真傻的、年輕版的劉姥姥,而《受戒》是《傾城之戀》鄉村版……有了這樣的直覺,才會在王熙鳳的步态裡讀出反常,才會在林沖的動作裡體會到命運悲劇……因此,這本書更像是一把利器、一件工具,掌握了它,我們也可以有意識地去培養我們的直覺,體會到文字深處那些容易被忽略掉的複雜生活和深邃人性。
|(二)
如果說《小說課》是關于如何閱讀,那麼,于我而言,J.A.Baker的《遊隼》(The Peregrine)則是關于如何寫作。
這實在是一本神秘又奇特的書。
一位終身生活在一個叫做埃塞克斯小鎮的英國男人,在上世紀六十年代用十年時間追逐該地域上空的鷹隼和鳥類,然後将十年的觀察壓縮為一段六個月的觀察筆記。他隻寫過兩本書,英國出版人在他去世多年之後才獲悉他的全名。據說他後半生都不得不在病榻上渡過,默默無聞地死去,還好,他留下了這本書,證明他曾經來過。
這本書隻有三個部分:緣起、關于遊隼、埃塞克斯的鷹。記不清自己已經多少次重讀《緣起》,這樣簡潔又深情的文字,又古典又現代,那樣的冷靜克制,卻又是那樣的激動人心,很奇怪這兩種特質竟然可以如此無礙地融為一體。他的文字達到了As Simple and Clear As a Truth的最高标準,沒有引用,沒有冗餘,沒有複雜的詞語,沒有不恰當的形容詞,每一句話都是自然生長,卻又飽含深情。他這樣描述他搜尋的第一隻鳥,那是一隻夜莺——
“它的歌聲像一注美酒從高處落下,墜入深沉而回音隆隆的桶中。這歌聲是有氣味的,仿佛一縷酒香,飄入安靜的天空。在日光下,它顯得有些稀薄、幹澀,但黃昏會帶給它柔和的滋養,造就醇香的佳釀。如果歌曲是有味道的,這一首便是擠碎了的葡萄、杏仁和黑森林的味道。這歌聲滿溢出來,卻一滴未消失,而是洋溢于整片樹木。然後停止了。出人意料地,陡然停止了。但我雙耳仿佛仍能聽見它,那經久不息然而正在消逝中的餘音,在樹木間逐漸枯竭,被風吹散,這深深的沉寂。”
請原諒我大段的引用,真的是很難用語言來描述這本書,因為它超出了我們閱讀的經驗範疇,對于文字的直覺完全主導了他的寫作,而直覺正是熱愛分泌出來的。一個長久地、狂熱地愛着鷹的人,獨自一人保持着這項神秘的個人追求,像隐士一般生活和寫作,使得這迷人的篇章成為經典。
同時,這又是一本教會我們如何化無聊為神奇的書。
十個冬季,從秋到春,他匍匐在大地上,堅持、忍耐、跟随、觀察,這是怎樣一種我們想都不敢想像的生活。在那些日複一日、不厭其煩地描述中,他走近鷹,也讓自己變成鳥的同類,去感悟不一樣的空間感和時間感,去體會鷹那熾熱的生命力,去仰望鷹才能擁有的自由。正如譯者所言:“這不是一部觀鳥的書,它是一本關于如何成為一隻鷹的書,關于一個人,渴望成為人以外的存在……寂靜是他對人生做出的最無力的反擊,翻譯這本書,也是嘗試理解一顆寂靜主義者的心,即使最後沒有幾個人願意讀完它”。
當我讀到最後一頁,那隻即将離去的隼在他的注視下睡着了,有一種無邊的平和在胸中彌漫,這平和就像黑暗一樣鋪天蓋地,雖然身在鬥室,但是心早已步入那片廣闊甯靜的大自然。俄國詩人布羅茨基曾經這樣贊頌無聊:“因為它代表了純粹的、未曾稀釋的時間,它閃耀着時間那全部的重複、冗餘、單調的光華”,是的,隻有坦然地接受生命中大量的無聊,才有可能體驗那真正高潮的一刻。
這是一本可以為我們降溫的書,拿起來,讀幾頁,甯靜瞬間将會籠罩你。有時候,我們需要這樣一種與衆不同的書,而不是千篇一律。它讓我們看到,這世界上還存在着這樣一些不同,哲學家羅素說:“參差多态乃幸福本源”,因為多樣,這世界才美好。
|(三)
今年閱讀了不少管理類和營銷類書藉,但都不及這一本讓我記憶猶新。
《Dream Big:3G資本帝國》讓三位巴西商人雷曼、貝托和馬塞爾浮出水面,其實早在十年前他們已經聲名鵲起,當時他們主導下的英博和安海斯・布希合并為世界第四大消費品公司,僅次于寶潔、可口可樂和雀巢,是當時全球最大金額的現金收購案,也因為安海斯・布希擁有百威這個對美國具有象征意義的品牌而被時任總統奧巴馬稱這是“讓國家蒙羞的收購”。
或許因為低調,他們直到現在才漸為人知。從加蘭蒂亞證券經紀公司起家的巴西小公司,發展成一家投資銀行,再通過股權投資進入實業,用管理創造價值,整合産業結構,提升管理效率,改進經營績效,實現資本增值,将金融底色和工業文化相融合,不斷在新入股的公司中複制他們的成功模式,最終成為全球消費品和飲品市場的行業巨擘,中間不少思路和邏輯值得借鑒學習。
吉姆・柯林斯老爺子給這本書寫了序言,總結了3G成功的十條法則,不再贅述,隻講這本書最打動我的幾點:
1、沒有等級觀念的精英體制。雷曼多年來專注于尋找PSD(Poor, Smart, Deep Desire to Get Rich)并建立一個完全基于業績的分享财富體系,即使勤雜工也不例外。公司的金字塔分為獎金式員工、提成式員工和分成式員工(合夥人),同時也有每年10%的淘汰機制。這個來源于高盛的精英管理體制始建于70年代公司創立之時,在當時的巴西,可說是非常前衛且前瞻的。
2、給優秀的人做大事。雷曼深知,要做大事,才是留住優秀人才的關鍵。從收購巴西博浪啤酒,到與南極洲啤酒合并為美洲飲料,再到促成比利時英特布魯收購美洲飲料,成立英博,然後英博以520億美元收購安海斯・布希,再到收購漢堡王、亨氏食品、提姆霍頓、南非米勒、亨氏與卡夫合并,不斷樹立新的遠大目标,永無止境。唯Think big, Think deep, Think long,唯Dream Big,才能實現Big Dream。
3、永遠向行業最優秀的公司學習。3G最核心的精英管理體制就是高盛在巴西的翻版,他們也把GE的年報奉為聖經,并借鑒GE的10%淘汰機制,特别是3G在最初轉型實業時,接手了一家叫做美洲商店的零售商店,而全無零售經驗的金融家們第一時間想到的是向行業老大學習。貝托直接給全球最大的十家零售商寫信,問能否前來了解一下公司是如何運營的。有趣的是,除了沒有回複或者婉拒的四家,有五家公司熱情邀請貝托前去參觀,更有一家公司的CEO直接緻電,表示非常樂于向他展示自己公司的運營模式,這位CEO就是沃爾瑪的山姆・沃爾頓。不僅如此,當貝托和雷曼來到沃爾瑪總部,令他們驚訝的是,來接他們的是一個頭戴棒球帽、坐在皮卡車裡的男人,後座上放着一支狩獵步槍,并蹲着一條狗,這竟然就是山姆・沃爾頓本人,那時他已經是美國最富有的人之一。一家實力強大的公司和一種簡單的生活方式,正是偉大公司的共同點。
4、培訓生計劃。3G對于人才的發現與培養是不遺餘力的,他們為員工提供到國外學習的機會。值得一提的是後來主導了英博和安海斯・布希收購的薄睿拓,當年正是獲得了雷曼的資助,才能去斯坦福就讀,完成MBA學位,而那時,薄睿拓供職于殼牌,與雷曼并不相識,僅僅因為聽說3G對于資助教育的熱情,薄睿拓就貿然寫信給雷曼,沒想到雷曼不僅約見了他,并在向殼牌調查後,直接資助了他,僅僅提出了三個條件:第一、随時彙報課程進展;第二、未來也要像得到3G的幫助這樣去幫助别人;第三、學業結束後,在接受任何工作機會前,先與3G談談。後來,薄睿拓不僅加入了3G,更催生了艾斯特達教育基金會,為巴西年輕人進入高等學府提供資金,從而履行了當年對雷曼的承諾。
5、簡約的生活方式。3G奉行增加利潤和控制成本同樣重要的理念,保持了簡樸的生活作風,開放式辦公,不設獨立辦公室,坐經濟艙,住三星級酒店,工作餐最多加一瓶自己公司擁有的啤酒,從上到下無一例外,貝托常說:“成本就像指甲,總是需要修剪的”。縱觀3G的曆程,他們的企業經營策略也隻有簡單的一句話:找到優秀的人才,賦予他們遠大的理想,維持精英治理的企業文化。僅此而已。柯林斯說:“真正的大智慧不是讓一個想法變得更複雜,恰恰相反,它應該讓複雜的世界變得簡單,并把這種簡單堅守下去”。
永遠向最優秀的公司和人學習,讀這本書,就是讓我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作者是記者出身,文筆簡潔诙諧,讀來完全不枯燥,反而時時忍俊不禁,我總覺得商業社會的精彩遠比小說更精彩,既有準則,又有折衷,既有不變的信條,也允許奇思異想,是啊,标準和不同才是生活的兩面。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好書的價值,從來都是激勵想象、激勵認知。
過去的2017年,按照每兩周一本書的閱讀頻率,讓我有幸遇到一些好書,篇幅所限,不能盡述。因為一向不喜歡那些動辄推薦數十本,甚至百來本的文章,總覺得真正的薦書一定要取舍再取舍,因此保持了不超過三本書的慣例。好書不厭百回讀,真的好書,一年一本也就夠了。
還是老規矩,醇品的客戶,哪一本有興趣,三選一,在文後留言吧;為了提高效率,也請同時把地址私信公衆号,我們會盡快寄書給你。送完為止,先到先得。
祝新的一年,讀書快樂。
2018年2月25日
于張家口
恭
新
賀
年
往期“醇品薦書”回顧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品嘗新西蘭佳釀!
↓↓↓